分享好友 信仰首页 信仰分类 切换频道

信与不信的再思

2018-08-13160郭峰

任何置身于与非基督徒对话的基督徒都必须直面新约《哥林多后书》6章14到17节经文的挑战。

这其中又以14节为甚,经文提到“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

许多时候,教会的牧者会引证这处圣经的记载来警告不同信仰之间通婚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也有人就此经文是否出于保罗的手笔提出质疑,希望以此来消减此经文的信息给基督徒群体造成的严重影响。

比如,约瑟夫费茨米尔在他的书《新约的闪族背景》中立文指出哥林多后书6章14到17节是有人从一份库姆兰文献中添加进书信的。

总之,人们必须非常小心地来处理《哥林多后书》6章14到17节的经文。

至今为止,在中国教会内《哥林多后书》6章14到17节仍被许多人视为具有权威作用。

很多基督徒由字面理解出发认为他们不能与非信徒的邻舍共事,虽然也有些中国神学家质疑这种观点,视之为对圣经的误用。

因此,对哥林多后书6章14到17节经文实意的再思将帮助我们反省中国基督徒与非信徒的关系。

在对这段经文进行分析时,鉴于有人对它的真实性产生质疑,所以我们首先要应付的就是对这段经文的真实性做番考察。

经过梳理,一般人们对这段经文的质疑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费茨米尔指出这段经文有些字词不再出现在新约的其它书信中。

他认为那些故意以对立方式出现的概念及对偶像的反对、上帝的殿、对污秽之物的远离等观念及对一些旧约语汇的引用都将对本段经文出处的讨论引向一个库姆兰文献。

对于这一点,休斯提出了他的不同意见:“像哥林多后书6章14到16节这样一个以排比铺垫的段落表现出用词的考究不足为奇,特别当我们对使徒深厚的学养功底有所了解之后,更是如此”。

-2-

有人断言这段经文决非出自保罗手笔。

因为这段经文表现出的专断和对外界的排斥与保罗一贯表现出的对基督徒的自由的极力支持好像前后判若两人。

同样,休斯指出这段经文不应从法利赛式的角度被解读为是专断、排外。

反而应将其与保罗一贯的教导联系起来;那就是既不极端封闭,也不流与世俗。

-3-

有人提出这个段落将6章13节和7章2节的思路联系打乱了。

他们是如此考虑的首先看到的是6章14节决不妥协的命令。

而在这之前的却是保罗的那番感人的劝勉,希望哥林多人以爱来回应他。

而到了7章2节更增强了这种劝勉。

所以,如果将这看来意思非常生硬的一段拿掉,前后的行文思路可能有更好的联系。

就如“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林后6:13)“你们要心地宽大收纳我们”(林后7:2)。

但是休斯说:这一段丝毫没有不合场合。当时的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甘于委曲苟同与非信徒的势力感到不安,以至于保罗劝告他们不要徒受上帝的恩典(6:1)。

他既而提醒他们:他在他们当中服侍的无可责备和为了福音的缘故所担负的劳苦艰辛(6:2-10)。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他对他们的关爱丝毫没有减少,也显出哥林多人对保罗本人的小肚鸡肠(6:11-13)。

而现在,保罗是要使他们相信在他的心里仍有他们的位置,他待他们仍如父亲待儿子(6:13)。

他警告他们必须毫不含糊地对付那罪恶之轭,并且向他们描绘这轭是如何的颠倒真理,与他们所信的相矛盾(6:14-18)。

然而,虽然这警告是直接而正中要害的,但它仍旧被处理为留有余地。

因在6章13节的劝勉中保罗要他们在心中仍要怀着爱心容纳他因他没有亏付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也从没将他们置之度外(7:2-4)。

因而,由此可见,正是通过上下文巧妙温和的处理铺垫,保罗对哥林多教会有趋于委屈苟同的危险所发的警告才能提得恰到好处,让人依旧可以感受到保罗的关爱。

通过这番申论,本段经文的背景也昭然若揭了。

结果是,我们找不到任何的理由去消减这段经文在基督徒中的影响。

现在,我们可以来对《哥林多后书》6章14节的经文进行分析,经文如下: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

“负轭”这个词在此是刻画一个人尽力将一副轭放在两个不同的牲畜上。

两种牲畜需要两种轭如果将两种牲畜打上一个轭就会导致不和谐的耕种状况。

保罗在此处所做的拦阻有一个旧约的根源。旧约中有一个命令就是不能将两种牲畜放在一处饲养或耕作。

可以利未记9章19节和申命记22章10节为凭据。

利未记19章19节说:“你们要守我的律例,不可叫你的牲畜与异类配合不可用两样搀杂的种种你的地,也不可用两样搀杂的料作衣服穿在身上。”

申命记22章10节说:“不可并用牛、驴耕地。”如将两种不同的畜类拴在一起,耕地时很难耕出一条直线。

因而可说,保罗并未拦阻平时必要的与他人的情谊。

这里保罗所反对的是基督徒迷失方向顺从世俗的行为和思想。

考察本段经文的背景可知,当时,除了拜偶像之外,正如瑞德尔谢尔盖所指出的:这里所说的世俗的行为和思想指的就是趋与犹太化的异端。他们宣告另一福音,而哥林多人却听从他们(林后11:4)。

他们讲与其相信上帝赦免的恩典还不如去遵守由上帝所赐的旧约规条。

这种学说并不能使人得着福音的义,,只能产生律法主义。

在保罗看来,这种异端必然导致与福音所要求的大相径庭的生活方向。

因此,保罗用旧约的图象来警告基督徒不要接近世俗,因为那会导致不同的生活目标。

接下来,保罗问出五个精心安排的问题,每个问题他都希望得到否定的回答。

在这过程中他使用五组每组间含义相似的相对概念。

14节到16节整个结构被处理地能够勾勒出两种生活方向的截然不同。

因此,我们就能较容易地理解在6章17节的结论。

那就是说:我们必须远离罪恶的势力,极力保守我们的信仰和生活的方向不动摇。

基于经文阐释的神学考虑,由上可见,哥林多后书6章14节到17节的经文只是由保罗用来处理发生在哥林多教会的危机。

但我们照样能从中得出两点对我们思考信徒与非信徒的关系极有用处的看见。

-1-

保罗是就信仰问题向信徒作了相当严厉的一番讲论。

然而保罗是在强调基督徒信仰的独特性,而这是不能与非信徒的操守比如拜偶像和律法主义所混为一谈。

不过保罗并不是告诫基督徒要远离非信徒,他只是在警告他们不要去跟随非信徒的那些特定的操行。

同样,这段经文也并非在抨击与非信徒的婚姻。

实际上在哥林多前书7章12到14节保罗就不鼓励夫妻双方因一方为非信徒而必须离弃另一方。

-2-

在哥林多后书6章14到17节,保罗对在哥林多教会中产生的偶像崇拜和律法主义的异端进行了警告。

这种情况就如要真理与谬误这两个本是相对的东西进行妥协。

这个警告对我们在处理与教外事物的关系仍具有十分现实的作用。

当我们能客观看待世俗世界时,这不等于我们要流于世俗。

当前有些宗教的团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过于世俗化而遭致社会的不齿仍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

举报
收藏 0
支持 0
评论 0
《基督教百问》(21-30)
为何相信有永恒的生命?圣经是一本怎样的书?怎样证明圣经是上帝的话?为什么要相信圣经上所写的呢?神赐给人圣经的目的是什么?圣经记载神创造世界有科学考证吗?如何理解圣经无错误?圣经记载的“洪水”为何将很多无辜的婴儿也要毁灭?圣经里记载上帝定了“不可杀人”的诫命,为何自己出尔反尔去杀人呢?圣经上讲以色列人屠杀迦南土著居民,这不是侵略吗?

0评论2025-02-2036

“魂”如何指教“灵”!
基督徒与世人沟通宗教时,基督徒的宗教观基于“灵”,世人的宗教观基于“魂”。二者岂可同日而语!“魂”如何指教“灵”!

0评论2024-08-1246

光照之下
不要自欺,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0评论2024-03-148

杀死约伯十个儿女的上帝
你若在约伯的经历当中,看到上帝满满的慈爱与公义。我们也就会理解,在我们的经历当中,仍然是这位慈爱的、公义的上帝与我们同行。因祂的慈爱、借着祂儿子耶稣,使万物都服在我们以下,为要成就我们永恒的生命与价值。

0评论2023-08-26321

认识好牧人主耶稣
我们需要用圣经的标准来衡量什么样的牧人是真正的好牧人,什么样的是假师傅。

0评论2019-03-137

中秋遐思
我们欢度中秋佳节之时“举头望明月”,也就是举目望天,看见一望无际的宇宙,星河密布。真神所造的样样都甚为奇妙,尤其是太空更是奥秘神奇。

0评论2018-09-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