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传入佳县已经超过110年,但其发展历程一直缺少系统、准确的文字记载。缺少系统的记载,是因为来佳传教的喜信会是一个很小的差会,他们没有像其他差会那样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后世也少有学者专门研究他们的工作。缺少准确的记载,是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文章、书籍(包括一些方志)基本晚至20世纪80年代方才出现,内容主要来自当时健在的教会前辈的回忆,所以不同文章中的年代、人名都有很大的出入。笔者见过的关于佳县基督教的最早的官方记载,来自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出版的《葭县志》(陈琯修,赵思明纂,葭县是佳县的旧称),其中写道:“耶教在葭继天主以流行,其始势力甚微,租赁民房以居。至民国八九年,瑞典国某牧师在通秦寨(今通镇)建筑新教堂,后乌龙铺(今乌镇)布道员亦买高姓街前旧宅翻修,建作最美丽之新教堂,从此信徒日众,士民之仰之者渐较天主为热烈耳。”这段文字基本准确,但过于简单。最近,笔者翻阅黄光域编著的《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找到了喜信会在榆林、佳县传教工作的相关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写成一篇短文,回顾佳县基督教早期发展史。
1911年,来自挪威的使徒信心会(Apostolic Faith Mission)传教士金安辛(Einar Johannes Christiansen)牧师和妻子里达(Rilda Christiansen)来华布道。1913年,金安辛到了陕西榆林,在主城区的万佛楼中巷建立起传教点。到达榆林当年,金安辛的脚步就到了80公里之外的葭县通秦寨(今佳县通镇),在镇上租赁窑洞住下,并到周边村庄布道,如高家塄、白家沟、高满沟、张家坡、小里旺、魏家坬、郑家坬、王国治、杨道渠、崔家峁、陈家墕、前曹家坬、后曹家坬……没过多久,金安辛就在通镇发展信徒100多名,其中不乏当时的知名人士,如魏登鳌(魏家坬村)、刘成满(后曹家坬村)、王逢朝(王国治村)、郑元贵(郑家坬村)、李富鸿(小里旺村)、陈光华(陈家墕村)等。
1917年,金安辛牧师回国,瑞典自由浸信会(Swedish Independent Baptist Mission)的传教士倪尔逊(Alfred Nelson)牧师来到榆林,全面接管了他的工作,并把传教组织命名“喜信会”(Glad Tidings Mission),取“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之意。金安辛和倪尔逊国籍不同、宗派不同、差会不同,两个人却完成了传教组织的顺利交接。于是,倪尔逊就把金安辛视为喜信会在榆林的第一人,以示对他的尊敬和感激。与金安辛一样,倪尔逊也在到达榆林当年,就到过了佳县通镇。
1918年,同属瑞典自由浸信会的传教士周恩森(Otto Jonsson)牧师来到榆林,成为倪尔逊的重要同工,也成为喜信会里的重要人物。此后若干年,喜信会在榆林地区的工作都由这两位牧师主导。

1920年,喜信会多了两位女同工,二人都是瑞典人,一位名为马利亚,一位名为艾思定。来华不久,马利亚与倪尔逊成婚,艾思定与周恩森成婚。此后,这两对夫妻常年在榆林和通镇之间奔波。
1922年,是喜信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首先,喜信会在这一年多了一位女教士恩福禄新(Hanna S. Nilsson)。其次,喜信会的建堂工作在这一年有了重要突破。先在榆林芝圃中巷买下两院民房(今榆林市榆阳区芝圃巷基督教堂所在地),将其改造成教堂,取名“喜信福音堂”(该堂一直存在并使用到2005年)。又有佳县白家沟信徒刘应天无偿奉献6亩土地(今通镇小学所在地),供教会使用。倪尔逊和周恩森耗时三年,在这块土地上建起坐北朝南的9孔石窑洞,并在东西两边建起17间房子、两处大门,又在南边建起围墙,形成一个宽敞、整齐的院落。1932年,在院子的南边建起长20米、宽12米、高8米的礼拜堂,可供500人同时聚会,这是佳县历史上的第一座基督教堂。
教堂建成之后,喜信会在通镇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于1934年在教会院内创办福音小学,为穷人家的孩子免费提供读书识字的机会,最多时有50多名在校生。二是选派青年信徒魏金铭、魏宜昌、魏忠林、魏金军前往山西洪洞道学院学习神学。毕业之后,这几位都留在通镇教会专职服侍。
教会事工有声有色,喜信会的同工们则在遭受打击。1924年,周恩森牧师去世。1927年,马利亚师母去世。1934年,恩福禄新教士去世。1936年,倪尔逊牧师去世。倪尔逊去世当年,当地信徒郭运明被推选为长老,这是佳县教会的第一位华人圣职人员。之后若干年,教会事工都由华人负责。
1939年,1926年就曾在横山县波罗镇建立教会的瑞典籍独立传教士费约翰(John S. Fyhr)牧师和他的妻子费亚拿一同加入喜信会,全面接管喜信会在榆林地区的工作,他自然也在通镇开展事工。
1942年,费约翰和妻子离开通镇。1947年,他们离榆回国,结束了喜信会在榆林地区的工作。
基督教在佳县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通镇及其周边乡村。《葭县志》记载,乌镇亦有“最美丽之新教堂”。有关史料显示,乌镇的基督教属于公理会(Congregational Church),由山西汾阳经陕西绥德、米脂传入。至于教会的发展情况具体如何,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并不很多,只有点到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