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基督徒啊,你当走的路甚远,要背起十字架跟随主!

2019-07-26520遇见恩典

教会建立之初,没有教堂,也没有高耸入云的十字架,教堂和十字架都是《米兰敕令》之后,教会渐渐在欧洲世界产生影响力的结果。回到教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今天中国教会的发展根本并不在外面有无大教堂,有无外面的十字架,这些并不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教会有真理,有基督复活的生命,并回应当下的处境发出信仰的力量。

一、基督徒要热爱生活,活出爱的见证

基督教作为一个普世宗教,其建立之初,只有十一个使徒和少数跟随者,如今却有了近两千年基督教会历史,信徒遍及世界各地,这是基督福音大能的明证,同样是历世历代基督徒对信仰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宣教的热情的结果。

教会建立之初,由于罗马政府和百姓对基督徒缺乏认识和理解,为了防备新兴宗教有政治野心,不良动机而敌视逼迫基督徒,给予初代信徒沉重的打击和残酷的逼迫。然而,初代教会圣徒因着对复活之主的认识,大使命的领受,不畏艰难,不畏死亡,哪怕在逼迫中,在监牢里仍然持守信仰,把耶稣基督复活的能力见证出来。

他们在旷野祷告,他们在墓穴里聚会,他们在山洞里敬拜。尽管外面有逼迫,他们里面却以活泼的生命,热切的爱爱着逼迫他们的人。因为当时古罗马内部腐败,道德崩塌,社会上人心彷徨,基督徒们面对逼迫不妥协,面对斗兽场不退缩,面对监牢铁门不害怕,视死如归的信仰震撼了罗马人的心,另外基督徒始终带着信仰的热情,真诚的爱去安慰愁苦的人,缠裹受伤的人,扶助被欺压的人,基督徒渐渐获得罗马民众的认可和接纳。在那个病入膏肓的罗马世界,他们用爱温暖了无数的心灵,救活了无数绝望的灵魂。

回想历代圣徒的信仰见证,如今的信徒惭愧无比。当年众圣徒没有高悬于空的十字架,但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见证了十字架的大能,如今的我们将十字架送上了半空中,可已然不多见当年的见证。教堂没了十字架无疑是我们的耻辱,是对我们信仰的打击,但更是对我们信仰的控诉!面对现实,我们要知耻而后勇,我们要起来面对教会问题,处理好教会内部的问题,按圣经的原则来管理好教会,将教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好处表现出来。这样尽管教堂外的十字架没有了,我们不会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的爱。

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要积极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事。就如美国神学家尼布尔1934年写下了一篇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过好我的每一天,享受你所赐每一刻,

把困苦当成通往平安的道路,

像主耶稣那样,接受这罪恶的世界,按其现实本相,

而非如我所愿相信他会使一切变得美好,

只要我顺服他的旨意;

我可以在此生有合宜的欢乐,

并在永生里,与他永享至福。阿门。

这个世界不要耶稣,不要十字架,但不会拒绝爱。就像20世纪天主教圣徒德兰修女,她在充满异教的印度贫民窟里活出爱时,她没有被拒绝。她将爱奉献给印度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的人,没有被拒绝,她被尊为“加尔各答的天使”。她接触异教徒时,没有说她是天主教徒,但印度人民知道她是天主教的嬷嬷。在她去世的时候,印度总统授予她国葬之礼,纪念德兰修女为印度的奉献。德兰修女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最大的贫穷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基督徒在世手无特权和能力,基督徒有的惟有爱!这个世界没有办法拒绝特权的影响,同样不会拒绝爱与关心。

我们要在不被理解中活出信仰的见证,这是对我们信仰的挑战。以前我们指着教堂的十字架说那是有爱的地方,如今要我们努力活出爱和恩典,让众人看见我们就看见了爱,就看见了小基督。保罗也希望信徒成为基督的荐信。他说: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林后3:1-3)信徒要成为一个个活的信仰标识。我们活出了耶稣,死了也有益处。

二、基督徒不要贪恋世界,要渴慕天国

圣经不断教导我们不要爱世界,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我们里面了。可我们很多时候胜不过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贪恋世界!教会成功的标准是活出基督的样式,到今天教会为之夸口的是以世俗标准定义的“成功”。因此,上帝让我们为世俗为标准的成功成了我们要背的十字架。

《马太福音》记载门徒为第二圣殿的辉煌惊叹,耶稣却预言圣殿将要被毁。在公元70年,罗马将军提多攻打耶路撒冷,拆毁圣殿,掳走殿里的财物,包括石头与石头缝间的金子,所以一块石头不留在一块石头上。耶稣出了圣殿,正走的时候,门徒进前来,把殿宇指给他看。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太 24:1-2 )所以耶稣又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2:19)

地上的圣殿固然美好,但耶稣要建造的是圣灵的殿,是被钉十字架,受死,埋葬,第三天从死里复活的殿。有形的十字架固然是见证,但信徒才是真正的见证。如果教堂的十架高耸入天,信徒的生命世俗入尘埃,和世人一样热心追求更多钱,更高位,更大权,更多成功,我们不能见证他。耶稣并不要得着一群灵魂为世俗而活的基督徒,也不是要得着物质的教堂和十字架,主再来时,是教会被提,一群蒙恩得救的圣徒被提。

在耶利米时代,上帝藉着先知不断呼吁要拔出、拆毁、毁坏,重新建立和栽植,可惜百姓不警醒,审判就临到。如若信耶稣只是为了解决今世苦难,并不需要耶稣。因为苦难,人也可以解决,解决不了大不了一死;国家可以解决,就像很多灾难,在国家及时有力地处理下,人民生活很快恢复正常,人们很快也遗忘那时的苦难。

相对于灾难,世俗政府的救灾工作,耶稣真的没有用!耶稣没有给百姓赔偿,教会也没有帮他们修房子。只是耶稣道成肉身的目的不是解决人现世的苦难,而是要解决人的罪和死的问题,关乎人灵魂的问题,关于苦难根源的问题。地上的国是我们寄居之地,天上的国才是我们永恒的家。因此,即或在国富民强的祖国怀抱下,我们热爱生活,活出见证,我们依然切望等候天国的降临,得着灵魂永远的自由。

三、基督徒要背起十字架,跟随主

自11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开放,中国基督教在近40年的时间里快速发展,人数骤增,伴随国家富起来,信徒也富起来。信徒们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似乎渐渐失去了为主受苦的心志,教会也渐渐出现世俗化的现象。

教会里有许多美好的见证,但偶尔争权、争名、又夺利的事也会发生,不止一次听到人轻松地说:“现在教会和社会一样的,没有分别了。”比如:圣经的原则和俗世的规则冲突了,为了不受到来自俗世规则的逼迫和苦待,有人放弃圣经的原则,向世俗步步妥协。因为如若坚持圣经的原则,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传道人不给讲道了,堂委被撤职,诗班员被孤立,信徒被论断……,有人怕就妥协了。真理不明,十架不背,全国各地出现一言堂,管理组形同虚设的负面现象。

今天的基督徒要像末底改,经得起考验,敬畏神超过一切人,才能最终赢得尊重。《以斯帖记》中记载,哈曼升官的时候,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就记恨末底改,各种诡计要害犹大人,甚至要灭绝所有犹太人。如若当初末底改和众人一样跪拜,哈曼不会设计陷害犹大人,他们不必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可若末底改和众人一样跪拜了,就没有“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这句警示之言,就没有普珥节,就没有《以斯帖记》,就没有末底改、以斯帖和犹大人的纪念!

没有十字架的恩典是廉价的恩典,是教会的死敌。重价的恩典是我们与耶稣基督一同受苦,我们也将和他一起活着。这个世界,没有经历十字架的苦难就得到的尊荣、享受、财富都是暂时的,就是潘霍华说的廉价的恩典;基督教需要重价的恩典,背负十字架的恩典,在人看背负十字架是软弱的、卑贱的、被人瞧不起、人前背后遭辱骂的、但是在神那里是被纪念的,将来的赏赐、恩典和荣耀是永恒的。

人都是有限的,特殊处境下,有名望的牧师和普通的牧师、信徒们一样无能为力,再次让我们认清信仰的本质,我们要丢弃廉价的恩典,重拾属灵的谦卑,放下世俗的追求,勇于面对各种责难,敢于直面十架之殇,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

我们的信仰不能与十架救恩割裂,若割裂,整个世界挂满十字架也得不着一个灵魂。就像苏东坡《前赤壁赋》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中,还是败于草船借箭。世俗尚不以势力得胜,何况没有强权和势力教会,手无寸铁的信徒更不能。物质的十字架是外在的标记,最重要的是基督徒甘背十架的内在分别。十字架不是看的,也不只是放心里的,最重要的是背起十字架。

现在教会内忧外患,也许信仰会面临更大考验,也许有一天,我们还要面临信仰抉择。信耶稣可能要受苦,要被剥夺,要被刁难,要被厌弃,这就是背十架,这样沉重的代价,我们愿意付吗?耶稣说了:“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主的教会一定经不起苦难和逼迫,经不起的教会正需要苦难和逼迫。听主声音,行主教导,把十字架背在肩上,与主同行。哪怕今天没了十字架,明天没了教堂,也一样敬拜神。

四、基督徒要内化素质外树形象,推进基督教中国化

作为国家公民,遵纪守法,是公民责任。教会要牧养好信徒,把教会数量化到质量化转变,指导信徒承担公民责任。教会要牧养好信徒并理性的向人解释信仰,让别人不会视我们为可有可无,甚至危害的群体。“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4-15)

另外,我们要直面一个事实,中国基督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尚不显著,中国基督教尚没有得到国家和社会大众的完全认可。这也不得不让中国基督教思考教会和政府的关系,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教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人类宗教信仰不分国籍,但是信仰宗教的人分国籍。印度人信佛教,中国人也可以信佛教;西方人信基督教,中国人也有选择信仰基督教的自由。这是国家法律赋予中国公民的权利,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有其国籍。印度人信佛,他们首先要维护印度的利益;中国人信佛后,不能说我只对佛教传入中国的印度忠诚。基督徒也是,西方人信耶稣,他们致力发展西方文明,建设自己的国家,维护本国的利益;同理,中国人信耶稣,当然也要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弘扬本国的文化,建设自己的国家。

基督教虽是普世的宗教,但中国基督徒是中国人。因此,中国基督徒必然与国家的制度、政策、经济、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分不开。中国基督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加速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力求早日扎根于中国文化。

基督教中国化,需要中国教会的神学家,需要基督教学者的学术成果,需要教会领袖们思考和实践。基督教中国化也是每一个信徒,每一个地方教会要思考的事。曾经的主耶稣为救赎罪人,道成肉身来世界,今天的中国教会思考如何穿上社会主义制度和千年的儒家文明是外衣,成为一个让中国人听到“基督教”三个字不再想到这是外国的宗教?

中国基督教不能再像过去在教堂的围墙里拍手赞美,自我陶醉了。教会被逼着走出自我的窠臼,走出教堂的围墙,走进社会承担社会性责任,向社会解释我们的信仰。基督徒也要不断突破狭隘的认识,出世而入世,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并承担责任,正如儒家文化提倡的人生价值,个体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担当巨大的社会责任,忠于国家,同情人类苦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今天的教会将在环境中经历阵痛和成长。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教会不但要做地上的光,山上的城,更要彻底改变伴随外宣教历史而来的“不好的成分”,中国教会也要彻底摆脱容易被境外势利操控利用和成为异端邪教“宿主”的软弱形象,中国教会还要摆明忠诚于党和政府领导的坚定政治立场。中国基督教努力发展为让社会接纳,扎根于中国文化且合乎纯正信仰的中国基督教。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我深信天父带领中国教会,未来无论面临怎样的环境,中国教会靠主的恩典和大能,一定会成长为在政治上忠诚于国家,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信仰上有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圣经神学,社会上勇于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并发挥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正能量的教会。

举报
收藏 0
支持 0
评论 0
经常上教堂的男人较体贴妻子
要是一个人信服耶稣基督的道理,爱自己的妻子,为妻子舍己,他的妻子当然被疼、被体贴。即使他只做到一半,如偶然也心猿意马,但为了妻儿,他宁可牺牲自己的情欲,那他的妻儿也能相对幸福。

0评论2025-03-069

基督徒该如何看待“农民丰收节”
节日的意义绝不是多一个庆祝方式,或者增加一个假日,而是要让农业“丰收”,让丰收成为农民的祝福!这才是这个节日真正的意义吧!

1评论2018-1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