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名人论耶稣

2025-06-04330佚名

卢梭(Rousseau)曾说: “耶稣的一生是伟大的,是一个奇迹;倘若谁能够虚构这样一个伟大的故事,除了出现比耶稣还大的奇迹,是办不到的。”

托尔斯泰晚年时写过一段肺腑之言: “我一生中三十五年里,都是个不折不扣的虚无主义者—不是个社会主义革命者,而是什么都不信。五年前信仰临到我,我相信了耶稣的道理,整个生命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改变——生与死不再是罪恶。我不再绝望,反而尝到一种喜乐,是连死亡也不能夺去的。”

耶稣的教训简明纯洁得无以复加。没有人说过像耶稣那样充满怜悯的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或者如此微妙玄通的话:“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的,就是接待我。”这是多大的启示!是不可比拟的教训!我极受感动,觉得这是真主的教训。我的探索圆满结束了!上帝不再是无形的,祂经由耶稣变成具体可见了。建立个人和上帝的关系是基督教的特质。—林语堂

前牛津大学文学教授鲁益师(C.S.Lewis)本来是一位无神论者,后来成了基督徒。他在著作中强调,人对耶稣基督不能抱中立态度: “我想在这儿澄清一下,人们谈到耶稣,往往是带着一种一分糊涂的观念说:“我愿意接受耶稣是位德高望重的伟大教师,但我不接受祂自称为神。”我们千万不可这样说。一个人如果只不过是人,却能说出耶稣所说的话,那他不可能是位德高望重的伟大教师。他要不是疯子,跟自称是个荷包蛋的人同样疯痴,就是属地狱的魔鬼。你必须作出抉择:这人若不是神的儿子,就是疯子或更可怕的东西。你可以把祂当傻瓜,不睬祂;你可以当祂是魔鬼,唾其面,杀其身;你也可以跪在祂脚前,尊祂为主,为神。但我们千万不可自欺欺人地称祂是万世师表,说这类恭维客套的废话。祂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选择。

举报
收藏 0
支持 0
评论 0
被神圣之爱拥抱着的灵魂
自罗马时代以来,圣经中的故事与耶稣及使徒们的事迹就一直是艺术表现的重要主题。而随着各个时代人文精神、社会环境与教会力量的改变,圣经故事也有不同的诠释。除此以外,各个艺术家个人的人生经验与生命过程,也使得他们作品的表现方式各异。

0评论2025-05-2615

坐集千古之智——谈中西文化与圣经之会通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实在有长处,值得尊重。然而它不是没有缺陷(在本文中我不欲探讨这一方面的问题)。圣经则不仅能够与中国文化会通,而且可以补足其缺陷;不单补足,并可成全。对于西方文化也是相同。基督教对中西文化的贡献,是绝对肯定的。若要具体提出,基督徒思想家必须作很多的努力。

0评论2025-05-2112

根本之道
那晚,我祈祷,我不但诚恳、迫切地祷告,我真是扑灭了自我的心直求,我淌着忏悔之泪,捧着求救的心,一声声求告主的血来遮蔽我,使我不再为自己活。

0评论2024-03-0412

好的信仰使人平和,绝非暴戾
神是要人活,不是要人死。前提是人要接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就得以在义上活。这义是神的义。过悔改的生活,是对神的义的感恩回应,是接受基督赦罪的信心外证。

0评论2023-09-127

全球化时代,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古老的信仰挑战我们寻回迷失的身份,让我们可以不至忘记过去,不再漠视现在,也不必惧怕未来。唯独当我们进入与上帝的团契,才终于置身一个有意义的脉络中,面对一个可以作出终极的价值说明的世界。

0评论2018-08-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