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钢琴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犹太人隔离区里,一个人问另一人说:“你还信上帝吗?”那个人愤愤地说:“我早就不信了。”
犹太人是上帝所拣选的民族,藉着犹太先知,上帝把自己向人类启示出来,而且耶稣基督也是道成肉身,由犹太人而出。
然而犹太人却顽固地排斥耶稣,否认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而且强烈要求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因为自己顽梗的罪孽,犹太人最终失去家园,在世界上颠簸流浪,却坚持否认耶稣是人类的救主。
使徒约翰说:“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不承认耶稣的结果就是,犹太人与上帝的关系越来越远,很多犹太人不再相信上帝。像著名的无神论者马克思、弗洛伊德、托洛茨基等人,都是来自犹太人。
然而,也有不少犹太人认识并接受了耶稣基督,藉着耶稣基督,与上帝重新建立了关系。
前两天看到一个纪录片,二战时期,一个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难民,在上海的中国教会,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重又回到上帝的怀抱。
米迦勒.韦斯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很有名望的富商家庭。德国纳粹占领了维也纳以后,摧毁了犹太会堂。25岁的米迦勒.韦斯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张从那不勒斯开往上海的船票,乘坐离开意大利的最后一艘船逃到上海。
在上海,米迦勒.韦斯当了一名工程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来自美国和瑞典的传教士。他们向他传福音,并介绍他到倪柝声牧养的教会聚会。
在中国人的教会里,这个来自欧洲的犹太人感受到来自上帝的爱。1939年11月15日,倪柝声为他施洗,并给他起了一个基督徒的名字---约翰。
日军进占上海以后,约翰.米迦勒.韦斯被关到一个集中营里。他病得很严重,眼看就要饿死了。教会的弟兄姐妹偷偷来看他,给他送来食物和英文圣经。
约翰.米迦勒.韦斯后来告诉自己的孩子,当集中营的人们都以为他快要死了的时候,上帝的话语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力量,那是他活下来的唯一原因。
二战结束后,约翰.米迦勒.韦斯回到了维也纳。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回忆说:“父亲每次下班回家,我总是看到他打开圣经。”
他给孩子们写下了不少祷告词,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耶稣基督,这成了他最关心的事情。
伊丽莎白说,父亲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再次回到中国,他爱那里的弟兄姐妹。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3年离开人世,约翰.米迦勒.韦斯也没能回到中国。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约翰.米迦勒.韦斯的女儿于去年专程来到上海,在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墙壁上,她找到了父亲的基督徒名字。
她感到很欣慰,因为父亲在这个遥远的东方城市,遇到了耶稣基督。她相信,父亲此刻正在天上的国度,和曾经陪伴他度过艰难岁月的中国弟兄姐妹快乐重逢。
基督教并非西方的洋教,上帝爱世界上每个民族。祂曾经使用犹太人,把祂的救赎之道传到西方,使用西方人,把福音传到古老的东方,又兴起使用中国人,把基督的爱传给犹太人。
而今,有不少中国基督徒来到耶路撒冷,向犹太人传福音。上帝正在大大使用中国人,把福音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这是上帝给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也是给这个古老国家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