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里,怕人不怕神的事时有发生。
我刚刚信主一,二年那一阵子,就曾经有过“怕人不怕神”的经历。
我在一个家庭教会参与侍奉。教会的带领者是个爱主的弟兄,弟兄姓郑。郑弟兄腾出家里的客厅做聚会的场所,除了讲道,郑弟兄亲自印属灵资料,装订书本以供应教会使用。基督的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这个家庭教会里来。
久而久之,一些初信的弟兄姐妹(也包括我在内),“目光”就只“盯”在郑弟兄身上了。我们“不容分说”地把郑弟兄说的话视为神说的话,郑弟兄的“吩咐”视为“神的差遣”。却没有想到——纵使郑弟兄再爱主,再热心,再劳苦,他也还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完美”。
有一次,郑弟兄带着几个弟兄姐妹去走访一个“传福音的对像”,要向他家人传福音(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对像”是郑弟兄的亲戚)。出发之前,郑弟兄吩咐教会管钱的姐妹把教会的奉献款带上。我们一行人到了那个“对像”家里,与他们交谈没多久,郑弟兄就吩咐管钱的姐妹拿出一千元给“对像”。这下子,“对像”劲头来了,很认真地听郑弟兄传福音。不过,最后,“对像”还是以“我还要再考虑一下”为由,拒绝接受基督。
事后,我想,教会刚刚才有千把元钱,郑弟兄怎么就这么“慷慨”,一下子就把这钱给了一个还没有得救,而且看起来家境殷实的人。而且,郑弟兄做这决定前,没有跟任何其它弟兄姐妹说过。
郑弟兄发现我算是教会里最热心的一个人,于是,有事时,总是第一时间“召唤”我。
有一次,我接到郑弟兄的电话,他告诉我,之前我们传福音的那个“对像”住院了,明天动手术。要我做好准备,明天去医院。我问:“有我什么事吗?”郑弟兄说:“有啊,明天要你给病人抬担架,或是推车啊。”我心里怔了一下:“好棘手啊。凭什么要我做这事!”我心里相当“苦涩”。我分明不愿意做这事,却不敢拒绝。所幸的是,第二天早晨,我准备出行前,又接到郑弟兄的电话,他说我可以不要去医院推车了,因为病人的家属说他们自己会来照料病人。我松了一口气,心想:“谢谢你,家属,是你‘救’了我脱离‘苦境’”。
我不愿意做这事,有“属灵”的原因。不过,当时我不会解释,把“苦涩”闷在心里。但,凭着我的生活经验,我“依稀”感觉,我像是在做郑弟兄的“马仔”,听他的吩咐,去“侍候”世人。
不久,郑弟兄到我家来。他说,那个“对像”家里死了人,要我明天去他家参加“送葬”。这回我婉言拒绝了。
接下来,教会又发生了其它的一些事,我决定不去郑弟兄家聚会了。
为了这事,我害怕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想,我要是去,明明心里是不通的;不去,又以为是得罪神的。我甚至想,我会不会像摩西的姐姐米利暗一样得大麻风(米利暗因毁谤摩西,神让她得了大麻风)。后来,没有得大麻风,也没出事,我才安下心来,对照神的话语,对这事作更深入的探讨。
半年过去了,有一天。我接连接到几个内容相同的“告急电话”,打电话的人都是弟兄姐妹,他们叫我要警戒,他们说,我以前参加聚会的那个家庭聚会的“带领者”郑弟兄现在已经在“东闪”了。没过多久,有一天郑弟兄来敲我的家门,向我传“假福音”,他说,我如果只信我现在读的圣经里的话,是不会得救的。多可怕!
那段时间,我虽然很热心地在侍奉神,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侍奉人(教会的带领者——郑弟兄),原因就是我“怕人不怕神”。
“怕人不怕神”意即——我们把对神应有的“畏惧”用在了人身上。问题是人终究是“人”不是神,其基督的“身量”终究是有限的。“怕人不怕神”的人“不怕”又不敢,以为“不怕”是在得罪神;“怕”又不服(感觉苦涩),因为,神的荣耀足以“保证”——即便我们怕他,也不会感觉苦涩,反而会感觉甘甜,而“人”不具备这样的荣耀。
神要我们“顺从神,不顺从人”(徒5:29)
如果我们都能在“顺从神,不顺从人”的功课上操练,这种由“怕人不怕神”引发或“助长”的问题势必要少很多,我们自己也从中享受到侍奉神的喜乐(而不是忍受侍奉人的苦涩)。
保罗对“怕人不怕神”的行为十分警醒,他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 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10)
保罗的思想与“怕人不怕神”恰恰相反。
保罗自己在实践着“顺从神,不顺从人”的原则——“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 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加2:6)
同时,保罗也使自己“置身”于——不使别人因他的缘故,“怕人不怕神”——的境地里。
他在哥林多前书里写道:“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地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林前16:12)
可以看出,哥林多人要求保罗打发亚波罗到他们那里去,保罗也曾再三地劝亚波罗去哥林多。但,亚波罗却不愿意去,他不认为这时成行是神的旨意。保罗牧养哥林多教会,但,亚波罗并没有“怕”他。
“怕人不怕神”,从而把本来是侍奉神的事,做成了“侍奉人”的事,其重要原因是——人没有机会,或少有机会“看见神”,取而代之的是“只看见人”。
改变这种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养成“与神独处”的习惯。这样,就常常有机会“看见神”。
与神独处,来到主面前,我们可能得到在世上,甚至在教会得不到的东西。因为,人会骄傲,而耶稣是谦卑的;人会盛气凌人,而耶稣是温柔可亲的;人会欺骗,而耶稣是信实的;人很愚昧,而耶稣是智慧的;人会软弱,而耶稣是刚强的;人不能做什么,而耶稣凡事都能;人在黑暗里,而耶稣是光,……。与神独处,就能排除所有来自“人”的干扰,在神那里得到滋养,供应,和造就。
如果这个习惯养成了,我们每逢遇到问题,不论是来自世界,或是来自教会,我们都会很自然地把问题带到主的面前来,主的宝血把我们洁净,主的慈爱丰丰富富,主的恩典完全够用,主的话语大有能力,主的指教就是真理……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按照圣经教导,参与教会侍奉的每一个基督徒都有他们的自由,他们只由主来指示他们当作什么,而无须受任何“人”的支配。尽管在教会里,有神差遣的“带领者”,他们可以决定教会要做的事,但,神的指示要高于“人的决定”。神的指示使教会的“决定”能行在神的道路上,不偏离。而神的指示是藉着多人显明,而不是只由一,两个人掌控着的。
教会能够健康地运作,也与“多多益善”的教会成员有“与神独处”的习惯息息相关。因为只有这样,教会才有机会承载更多来自神的亮光,恩典。否则,教会的福气就会受到限制,教会侍奉神的“含量”可能降低,侍奉人的“含量”可能提升,魔鬼可能乘虚而入,教会里的“气氛”可能压抑,这是“恶性循环”的机制。若不扭转这种状况,长此下去,种种问题可能滋生,教会只能“带病”而行,甚至被神拆毁。
就基督徒个人方面说,由于养成了“与神独处”的习惯,因为常常与神独处,便能从神那里支取到圣洁,亮光,智慧,胆量,等等于教会健康发展,于自己的生命长进有利的“资源”。
像保罗所言——“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加2:6),并这样做,是需要“底气”的,这个“底气”包含了“爱”,“圣洁”,“亮光”,“胆量”等基督的品格。这样的“底气”,非主“直接赐予”,难以在“人的群体”中得到。而能从主那里得到这样的“底气”,需要我们有“与神独处”的习惯。
耶稣基督多么爱我们,他又有何等丰富的恩典等着我们去支取!虽然我们置身的教会问题多多,但,“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弗5:23)。要解决教会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基督彰显”。如果我们都有“与神独处”的习惯,那么,在教会里,基督彰显的机会一定更多。从而,教会能按着神的心意发展,使我们的侍奉蒙神喜悦,在侍奉神的过程中享受神。这既是我们的责任,又是我们的权利。如是,我们何乐而不为,却要被“名曰侍奉神,实则侍奉人”的绳索捆绑呢!
惟愿,我们竭力养成“与神独处”的习惯,使我们的侍奉“切实”做在神身上,而不是做在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