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活首页 生活分类 切换频道

写给人间的最后一封信

2023-07-08251韦长安

昨天早晨的分享,3个小时以后就没有了,几位读者给我留言,问我有没有办法重新分享。

完整地重新分享是不可能的,倘若将其修改到面目全非仿佛又失去了意义,所以还是算了吧。事实上很多想说的话已经面目全非了,但依然逃不掉属于它的结局。

文中所提到的八个步骤,我相信每一个心里压抑的人都曾尝试过,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回归到父亲身旁。

今天早晨,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女孩的经历,她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也给我们带来了长长的思考。

2013年9月上旬,正当孩子们背起书包走进学校之时,有个叫小洁的女孩,从24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之所以再次想起她,是因为昨天晚上,偶然看到她在离世前写的最后一封信。

这封信是2013年8月底写给一位心理辅导老师的。那位老师是一个非常谦和、温柔且极具爱心的人。小洁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又发病了。回来以后受了刺激,因为这么多次被解雇都是工作都不能胜任,再也不敢去找工作。

心底的力量垮了下来,不敢说话,不敢团契,一个人封闭起来,因为悲观的情绪伤害到其他的肢体,感觉大家也开始讨厌我。

除了爸爸妈妈,我不敢和人说话,我里面很挣扎,知道生命不属于自己,但又想自杀放弃,盼望闭上眼睛就可以离开世界。

我觉得自己是分裂的,有两个我,一个好的我,一个现在的我交替出现。

亲爱的老师,我该怎么坚持下去,实在太难受了,能和您聊聊吗。

不久,那位老师就给她回了信,鼓励她振作起来,勇敢面对人生。遗憾的是,那封回信她再也看不到了。

我和小洁2007年相识于一个网络事工,虽然从未谋面,但每次的沟通都非常开心。因此我真的没有不到,她竟然有如此严重的抑郁症。

小洁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人,笔下的文字清新自然,每每读起都让人非常感动。她也很喜欢安静,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读书、写字、思考,窗外的世界仿佛并不属于她。

时至今日,我才想到这种性格表现和生活方式,也许就是抑郁的症状,但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些。

我和小洁距离最近的一次是在上海,那年我们十来个人去杨浦区某礼堂参观,中午还在那里吃了午餐。返回以后在空间里分享行程,她看到后直呼不可思议,原来她就在那里服侍,她的家就在附近。

因着这次擦肩而过的经历,和她聊了很多话题。这也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之前我们同在一个二十人左右的小组当中,单独的交流都非常有限。

说句心里话,那次聊天并未感受到她的任何异常,倘若有的话,那就是小洁用的是繁体字。然而我们都没有想到,不久之后她就离开了世界。

这也让我深深认识到,一个抑郁到即将结束生命的人,也许并不会流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他们宁愿在安静中离开,也不愿打扰自己身边的人;他们也不会向人倾诉,只独自承受所有的伤痛,直至承受不住的时候轰然倒下。

小洁的葬礼,我们曾经讨论要不要参加,因着距离遥远只好作罢。事实上几十人共同服侍了那么久,所有人都未曾谋面。反过来说,就是去了又有何意义呢?

那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自责当中,因着工作的需要,我们与小洁经常有联络,却从未发现她的抑郁症状。倘若我们能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也许还能挽留她的生命。

后来我联系到那位心理辅导老师,告诉他这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他给我的回复不过寥寥数语,却流露出极大的震撼和悲伤,原来他和小洁通过邮件交流已有很长时间了。

对于小洁而言,他不只是一个辅导老师,更是她向这个世界敞开的唯一窗口,让人有机会看到她伤痕累累的内心。而那位老师最终辅导失败,想必心理上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抑郁症,患者多到令人不可思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也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

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半数以上都有自杀的念头,其中15%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因此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100多万。

昨天我引用了抑郁症研究所的数据,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有9500万。每年因各种原因而自杀的人约有28万,其中40%患有抑郁症。

还有很多亚健康的人,都有一些潜在的抑郁症状,比如心境低落、情绪消沉、闷闷不乐、非常自卑、悲观厌世等。更严重的,甚至有焦虑、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就有可能形成抑郁症。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感受到,随着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摆脱抑郁的捆绑,得着完全的释放?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虽然心里有万语千言,在这个平台上却又无从下笔……

新的一天,新的起点。愿我们受伤的心灵得着医治,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息。无论经历任何环境,愿我们始终拥有一颗喜乐的心。

举报
收藏 0
支持 0
评论 1
“小女佣”
容我讲述二个故事:挨打的小女佣很久以前,我看过一部片名叫《聂耳》的电影。电影说的是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不过,影片中有一幕仅

0评论2024-08-2015